解析中考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

2011-07-01

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就是招生学校的录取“底线”,拿今年来说,如“零志愿”学校,考生分数在572分(回民中学、久隆模范中学567分)以下;普通高中,考生分数在532分以下,就意味着失去了就读公办普通高中的“资格”。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属于招生工作部门在投档录取时的政策限制和纪律限制,任何学校不能录取线下考生。

考生的分数到了“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是不是就能进入报考的学校,这要做具体分析。

各区县招生部门严格按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进行投档录取,各招生学校对在投档控制线以上的考生按升学考试总分和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自然形成学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实际录取结果往往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要比投档控制分数线要高出不少。

对考生来说,能否被录取主要取决于所填志愿学校在招生区的招生人数、报考人数、考生的分数,招生人数少、报考人数越多且考分越高,那么相对录取的比例就会减少。因此,最后能否被录取,还要看招生学校的具体分数线。

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录取分数线既不是预先划定的,也不是按照谁的意见决定的。一所招生学校在一个区县的录取分数线的形成,是许多客观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一是招生计划数的多少,二是报考人数的多少,三是报考群体的考分分布。一般说来计划数越多,报考人数越少、报考群体考分越低,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越低。三个因素中,除了计划数是确定因素之外,其余两个因素都无法事先准确预测。但这并不等于说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一点也不能捉摸和估计具体招生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的高低。


  • 0.431029s